close


標題:

一帖中藥3碗水煎至七分..如果不小心煎剩2分..請問藥效是打

發問:

一帖中藥應該是3碗水煎至七分..如果不小心煎剩2分.. 請問藥效是打折扣嗎? 還是剩下的2分更是精華? 或者根本一帖要白白浪費掉了?《僅剩2分根本喝不到啥?》 更新: 請教大大 一帖藥的藥頭應該是七分 而藥尾是6分 如果 藥頭不小心煎剩5分 是否藥尾則煎8分 (這樣的8分是否等同原本的6分?因為藥頭多煎了2分) 如此剛好平衡 是這樣嗎?

最佳解答:

其實煎藥只要不焦掉藥就不會變質,三碗水煎至七分主要是要把藥材成份煎出並濃縮,煎剩兩分會比較濃綢但不影響藥效,有的中藥材具揮發性,不耐煎須最後才放,像這類藥材就不適合久煎,久煎則藥效無法發揮。 2012-07-30 14:46:27 補充: 有的中藥材忌鐵,使用鐵器煎藥,容易產生化學變化,所以煎煮中藥材盡量使用陶瓷容器,煎藥方式先以武火煎至沸騰,再以文火煎三十至四十分鐘。 藥材與水的比例可以依容器大小而定,一般頭煎以三碗水煎至一碗,尾煎以兩碗水煎至八分,兩次煎藥混合後分早晚溫服。 2012-07-30 15:16:15 補充: 附子有毒確能提高藥的補性,使用時除了藥量不要超過一錢,煎藥時間必須長達三十分鐘以上,否則會有藥物中毒現象必須注意。 肉桂、桂枝等具有揮發性,煎藥時間不要超過二十分鐘,才不會影響到藥效藥效。 2012-07-31 17:47:18 補充: 藥煎過頭藥汁剩下兩分,藥效不會打折扣,也不影響治療效果,只是藥汁太濃不好入口,像這種情形可加入開水稀釋後再行服用。 2012-08-02 07:33:28 補充: 其實要這樣混合也是可以的,藥煎主要是把藥中的成份、提煉到藥汁裏以取得藥效,也有使用較大容器,以9碗水煎成3碗分三餐飯後或飯前服用,一次煎好放冰箱使用時溫熱服用,診所使用自動煎藥機,幾天份一次煎好分裝給患者,以方便不用煎煮的麻煩。

其他解答:

一.清洗: 中草藥大都是生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進行了加工炮製,煎煮之前一般沒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確覺得草藥有些臟,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沖洗,以防易溶於水的有效成份大量丟失,從而影響中藥療效。 二.器具: 煎藥器具以砂鍋為好,因為砂鍋的材質穩定不會與藥物成份發生化學反應,導熱均勻,熱力緩和,鍋周保溫性強,水分蒸發小,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但砂鍋孔隙較多易「串味」,且易破碎。此外,也可選用搪瓷鍋,不鏽鋼鍋和玻璃煎器,具有抗酸耐鹼的性能,可以避免與中藥成份發生反應,大量製備時多選用。銅、鐵質煎器雖傳熱快但化學性質不穩定,易氧化,在煎煮葯時能與中藥中多種成份發生化學反應而影響質量,不能使用用銅、鐵、鋁鍋、錫等器具,鋁鍋雖傳熱快、化學性質較穩定,但鋁鍋不耐強酸強鹼,對酸鹼性不很強的葯可以選用,但不是理想的煎藥用具。 三.浸泡 中藥飲片煎前浸泡既有利於有效成份的充分溶出,又可縮短煎煮時間,避免因煎煮時間過長,導致部分有效成份耗損、破壞過多。多數藥物宜用冷水浸泡,把藥物倒入葯鍋內攤平,然後加常溫水--室溫水浸泡60分鐘,輕壓藥材時水高出葯平面約2厘米。以藥材浸透為原則。夏天氣溫高,浸泡時間不宜過長,以免腐敗變質,冬季可以長些。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浸泡中藥絕對不能用沸水浸泡。 四。用水 煎藥用水必須無異味、潔凈澄清,含礦物質及雜質少。一般來說,凡人們在生活上可作飲用的水都可用來煎煮中藥。一般可用清澈的泉水、河水及自來水,井水則須選擇水質較好的。水最好採用經過凈化和軟化的飲用水,以減少雜質混入,防止水中鈣、鎂等離子與藥材成份發生沉澱反應。 加水多少:按理論推算,加水量應為飲片吸水量、煎煮過程中蒸發量及煎煮后所需藥液量的總和。雖然實際操作時加水很難做到十分精確,但至少應根據飲片質地疏密、吸水性能及煎煮時間長短確定加水多少。水的用量一般為:第一遍煎煮時為藥材量的5-8倍,或將飲片適當加壓后,液面淹沒過飲片約2厘米為宜。第二遍用水量可少一些。頭煎結束后,將葯汁濾出,重新加水至高出葯平面約0.5-1厘米,繼續武火煎煮至沸騰后改為文火煎煮15-20分鐘即可。質地堅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藥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藥物略多,質地疏鬆,或有效成份容易揮發,煎煮時間較短的藥物,則液面淹沒藥物即可。一般如果方中草、花、葉類藥物較多,吸水量較大,煎煮前應補充加水,可以多放一點水。 很多中藥說明是三碗水煮成大半碗。其實這是籠統的說法而已。碗有大小之分,藥物有多少之別,藥材質地亦有所不同,不能簡單以三碗煎煮成大半碗而論。 五.方法 .1煎煮中藥應注意火候與煎煮時間。火候指火力大小與火勢急慢(大火、急火稱武火,小火、慢火為文火)。一般未沸前用武火,沸後用文火--小火保持微沸狀態,以免葯汁溢出或過快熬干,減慢水份蒸發,有利於有效成份的溶出。至於火候和時間的控制,則主要取決於不同藥物的性質和質地,在煎煮過程中,盡量少開鍋蓋,以免藥味揮發。 .2煎煮次數與方法 中藥煎煮一般要煎煮2~3次,最少應煎兩次。煎煮次數太少,提取不完全,藥材損失大;煎煮次數太多,不僅耗工和燃料,而且煎出液中雜質增多。一般而言,一副中藥在煎煮兩次后所含的有效成份已大為降低,故以煎煮兩遍為佳。但對於藥量較大的處方,在兩次煎煮后可能 [文章來自 www.uuuwell.com 有健康網] 其他參考问答可訪問網站查看: 中藥薄荷需要後下嗎? 還有中藥煎第三次的水有藥效嗎?應該煎幾次? 請問更年期引起的失眠在泡腳的時候加什麼中藥呢 一劑中藥能不能一次多加水煎完後分2次服用?還是一定要分2次煎?|||||再加一碗水煎成七分就好了, 一般水煎藥,藥效都會互相依附在藥中, 水煎藥有藥頭藥尾二次比較常用, 如果藥量多煎三西次都有。DD6DC329DBFA1DE0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陳舒婷記曝氖吃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