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古人會刷牙嗎?~(急..)
發問:
如題~如果會那用啥刷呢?如果不會的話 那他們是啥代替,還是........不刷牙???
最佳解答:
古代人也有其清潔牙齒的方式阿...再敦煌壁畫中 就有 揩牙圖(描繪異教人歸信佛教後 要剃頭 洗臉 刷牙 潔身...)據專家研究,刷牙習俗始於印度,隨佛教傳入我國。有關刷牙的習俗,漢譯佛經中已有記載,西晉時都法護譯的佛經中有「菩薩世世持雜香水與佛及諸菩薩澡面能為楊枝梳齒」,楊枝即齒木的誤譯,梳齒即刷牙。敦煌壁畫中的刷牙圖多集中在彌勒經變和勞度叉斗聖變中,刷牙者上身全裸,蹲在地上,左手握淨瓶,右手橫於嘴上。義淨譯經中有云:「取君持,執齒木,出門外澡漱」,「君持」即淨瓶的音譯,「齒木」即當時的牙刷。隨遣唐使來華的日本學問僧空海,回國後在高野山灌頂受戒時也用過齒木潔齒。而且在中國歷史上也有一些關於刷牙的記載:由唐壽熹所著成,成書於公元752年的古醫書《外台秘要》,記錄著唐朝以前的古方及當時的一些新方,曾提到將楊枝一頭咬軟,蘸了藥物揩牙,可使牙「香而光潔」。這應該是中國最早的刷牙習慣了,在敦煌古壁畫上也有用手指揩牙的畫面。而且,據說中國是最早使用牙刷的國度,這在遼國古墓中出土文物中可以考證,世界最早的牙刷出現在中國。古代僧人也掌握了這門護齒技術,佛經《華嚴經》上甚至把嚼楊枝歸納有10大好處,其中包括「去齒垢」及「發口香」。僧人在誦經之前都要用這種方法潔牙。明朝的名醫李時珍在其巨著《本草綱目》中也指出,用嫩柳枝「削為牙枝,滌齒甚妙」。甚至,世界上最早的"潔牙口香糖",也是出現在中國唷:北宋開寶年間陳昭遇所著的《太平聖惠方》(完書於公元992年)以及在北宋政治和年間有朝廷招募名醫所撰寫的《聖濟總錄》中都有口香劑與口香糖丸的秘方。其中一種「含香圓」,是採用雞舌香、藿香、零陵香、甘松香、當歸、桂心、木香、川弓、香附子、肉豆蔻、檳榔、白芷、青桂香、丁香、麝香共15味藥研為細末,加蜜煉製成如同榛子大小的糖圓,使用方法是「常含一糖圓,咽津」。經現代醫學分析,「含香圓」所包含的藥物,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成份,有抗菌殺蟲,生津潤燥,止血消腫的作用,經常口含既可生津去膩、香口除臭、又可消炎固齒,使口腔和牙齒獲得良好的衛生保健。北宋所記錄的古代用口香劑加工製成口香糖早在中國唐代出現,這要比第一個出現在中國當代市場上的,"經過世界牙醫聯盟認可及中華口腔醫學會驗證的可以有效防止齲齒的XX無糖口香糖"還要早上1千多年。 :p古代人還有人用"漱口水"呢:據宋代趙令疇(公元1051年-1134年)所著的《侯鯖錄》(趙令疇是蘇軾的好友)~~~蘇軾自創造了一套濃茶固齒法;把普通的茶泡得濃濃的,在飯後用來漱口,既去了膩味,又不傷脾胃。殘留在齒縫裡的肉屑便會「不覺脫去」,不需要再剔牙,而「齒性便若緣此漸堅密,蠹病自己。」這種護齒方法得到現代中醫的認可,認為用茶漱口有其道理:因吃飯時要分泌大量帶酸性的唾液。茶中含咖啡鹼和茶鹼,帶鹼性,飯後用茶水漱口,使酸鹼中和,能令口腔清潔,殘留口中的酸鹼麻辣諸味一掃而光,味覺神經疲勞得以恢復。以上~~~報告完畢 :p 參考資料醫學史 經驗
其他解答:
一、 老祖宗也愛刷牙 木刷子妙用無窮 洃?董崇敏 ……其中,較寬的半圓柱形木條據說是由僧侶經印度、中國,傳入日本。最初,這種牙刷是僧侶在奉祀以前用於潔淨身體時的潔牙工具,後來逐漸為一般平民接受,成為日常使用的工具。大約在一千五百年前,古人已經知道利用木條的半圓形凹槽來刮除牙菌斑及牙結石。 不過,由於圓木條並不能充分去除牙垢,因此,又有人發展出一端尖削,另一端呈刷狀的木牙刷。 這種木牙刷的「刷子」是將木條敲扁,將木條纖維破壞後形成的。古人可以用這種木牙刷刷牙、去除牙菌斑及牙縫間的殘肴,還可以用尖端刮除牙結石……據說在木牙刷發明以前,早在西元九百六十年代,中國人普遍是以嚼松樹脂、漱口,以及用手潔牙。至於木牙刷究竟是中國或是印度發明的,則在目前已不可考。 【1988-05-23/民生報/14版/醫藥保健】 二、 【中文詞條】中國醫史 【外文詞條】history of TCM 【作者】李經緯鄭金生傅芳 臨床各科 ……出土的遼代牙刷﹐其製法與現代標準牙刷極似…… 資料來源: 中國大百科全書 智慧藏 三、 樹枝當刷牙 鏡頭現場:巴基斯坦?伊斯蘭馬巴德 黃愛惠 ……用樹枝刷牙曾是人類古老的習俗,古代中國也以嫩柳枝為牙枝,所以楊枝又叫「齒木」…… 參考資料|||||會啊 通常都適用手沾鹽刷牙 這我以前看書看到的 不過好像是有錢人家才能這樣746FFA66609DA332
- Apr 09 Sat 2016 21:52
古人會刷牙嗎-~(急..)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